诗词原文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宋·晏几道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想娇媚多情应笑,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
幽期密约,空记省、枕上屏山。
作者及朝代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与其父齐名,世称“二晏”,词风婉约,情感细腻,多抒发人生离别相思之苦,著有《小山词》。
作者简介
晏几道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过人,深受其父晏殊影响,对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一生仕途不顺,晚年家境贫寒,却因此得以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尤其擅长描绘男女间的情感纠葛,被誉为“古之伤心人”。
译文
在酒宴前,我遇见了那位如玉箫般清丽脱俗的女子,银灯之下,她的一曲歌唱美得令人心醉,歌声中,我沉醉其中,谁又能责怪这份沉醉呢?唱罢归来,酒意仍未消散。
春天静悄悄,夜晚漫长无边,碧蓝的天空与遥远的楚宫相映成趣,即便梦中能与她相见,那也只是虚幻,更何况连梦都无从寻觅。
想那娇媚多情的女子或许正在笑我,天意或许就是不让这份欢娱长久,恐怕是害怕我们把欢娱看得太过容易,那些幽会密约,如今只能在记忆中寻找,枕边屏风上的山水,也只是空留回忆。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与心爱女子在酒宴上的相遇及之后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欢愉的深深怀念和对命运无常的无奈感慨。“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一句,更是直接点出了天意弄人,使得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欢娱不易长久的主题。
赏析
这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上片通过酒宴、银灯、歌声等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为下片的思念之情做了铺垫,下片则通过“春悄悄,夜迢迢”等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思念的氛围,而“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则直接抒发了词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很可能是晏几道在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背景下创作的,作为一位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的词人,晏几道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不如意,这些经历都深刻地反映在他的词作中,这首词通过描绘与心爱女子的短暂欢愉及之后的深深思念,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