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不堪歌乐职,后生试觅子渊才。上一句是什么?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酬思黯戏赠同年旧妓》,全诗原文如下:

)我老不堪歌乐职,后生试觅子渊才。上一句是什么?

酬思黯戏赠同年旧妓

唐·白居易

烛光灼灼照仪容,

在宴思量在幄中。

姹紫嫣红无态度,

半娇半懒半含颦。

坐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我老不堪歌乐职,

后生试觅子渊才。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烛光照亮了她的仪容,在宴席上我却在帷幕后思念着她,她虽然穿着姹紫嫣红的衣裳,但脸上却没有表情,半娇半懒,半含着愁绪,在座的人中谁哭得最多?是我这个江州司马,泪水打湿了青衫,我已经老了,不再适合担任歌乐之职,后生们啊,你们试着去寻找像扬雄(字子渊)那样有才华的人吧。

释义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宴会上看到一位旧时的歌妓,回忆起往昔岁月,感叹自己年华老去,不再适合担任歌乐之职,同时也有对后生的期许,诗中通过对比和自嘲,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宴会上的一位歌妓为引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前两句通过烛光、仪容、幄中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泣下谁最多”和“我老不堪歌乐职”等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平易,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江州任司马时所作,江州司马是白居易被贬后的官职,他在这里度过了相对孤寂和失意的岁月,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宴会上,白居易看到一位旧时的歌妓,触发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从而写下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后生的期许和对未来的希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