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南村居》之一,全诗原文如下:
南村居
宋·陆游
雨余村落照光新,
居民萧条杂麋鹿。
小市冷落无鸡豚,
老翁欹枕听叩门。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雨后初晴,村庄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新明亮,但这里的居民生活却显得萧条冷清,与野生的麋鹿混杂在一起,小镇上的市集冷冷清清,连鸡和猪这样的家禽家畜都很少见,一位老翁斜倚在枕头上,静静地听着门外偶尔传来的敲门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南村宁静而略带荒凉的景象,通过“居民萧条杂麋鹿”和“小市冷落无鸡豚”两句,生动展现了村庄的衰败与人口的稀少,以及市场的冷清,老翁的形象则增添了画面的孤寂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赏析
陆游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村雨后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清新与人文环境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忧虑,诗中“居民萧条杂麋鹿”一句,既写出了村庄的荒凉,也暗示了战乱或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的严重影响,而“小市冷落无鸡豚”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萧条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沉重,老翁的形象则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他静静地听着门外的声音,或许是在期待着什么,又或许是对现状的无奈接受。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这首诗很可能是陆游在游历或隐居期间,亲眼目睹了乡村的衰败景象,有感而发,通过描绘南村的萧条景象,陆游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