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宋·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附加句:
韩公当局等闲过,又看到、温公当局新篇奏。
(注:此附加句为根据题目要求虚构,非原诗内容,用以融入关键词。)
作者及朝代
作者:欧阳修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其词与晏殊齐名,并称“晏欧”,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译文
原诗译文:
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隐似现,若有若无,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离别它已经好几个春天了,这位文章太守,诗词歌赋,挥毫万字,饮酒千杯,气概豪迈,年轻人要珍惜大好时光,尽情游乐,莫待年老时,像我一样空自伤悲。
附加句译文:
韩公(此处泛指某位曾任要职的官员)在任时轻松度过,如今又看到温公(同样泛指另一位继任的官员)当局,开始谱写新的篇章。
释义
原诗主要描绘了平山堂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年轻人的劝勉,附加句则通过对比两位官员的任期,表达了对政权更迭、新人辈出的感慨。
赏析
原诗以景起兴,以情作结,景是扬州平山堂之景,情是离别感伤之情,但诗词中并无悲切之语,而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用笔极为空灵,诗人通过描写平山堂的壮丽景色和自己在堂前亲手栽种的柳树,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他也以“文章太守”自居,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豪迈气概,诗人以劝勉年轻人的口吻,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珍惜当下的感慨。
附加句则巧妙地融入了关键词,通过对比韩公和温公的任期,表达了对政权更迭、新人辈出的感慨,这种感慨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也表达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和接受。
创作背景
此诗是欧阳修送别友人刘敞(字仲原)出任扬州知州时所作,刘敞是欧阳修的挚友和同僚,两人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文学追求,在刘敞即将离京赴任之际,欧阳修写下此诗以表达对他的不舍和祝福,诗人也通过此诗表达了自己对青春易逝、珍惜当下的感慨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