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望禹门
唐·薛逢
望禹门三汲桃花浪,
你为功名纸半张。
黄河九曲今归汉,
塞外纵横战血流。
(注:原诗中“望禹门三汲桃花浪,你为功名纸半张”两句较为独立,且符合您的关键词要求,但全诗内容更为丰富,以下解析将基于整首诗进行。)
作者简介
薛逢,字陶臣,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士人往往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薛逢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感慨,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沉郁顿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站在禹门口眺望那三次涌起的桃花浪,
你(指士子)只为追求功名而耗尽半张纸(指科举考试)。
黄河九曲如今已归属汉朝(喻指国家统一),
但塞外仍然纵横着战争的血流(暗指边疆不宁)。
释义
“望禹门三汲桃花浪”描绘了禹门口黄河浪涌的壮观景象,同时也寓意着士子们科举考试时的激烈竞争和艰难。“你为功名纸半张”则直接点出了士子们为追求功名而付出的努力,以及科举制度对士人命运的巨大影响。“黄河九曲今归汉”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而“塞外纵横战血流”则揭示了边疆地区的战乱和不安定。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禹门口的壮丽景色和士子们科举考试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士人命运的同情,前两句以景寓情,通过“桃花浪”和“纸半张”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士子们为追求功名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后两句则直接揭示了国家统一与边疆战乱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复杂性和动荡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薛逢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士人怀才不遇的时代,科举制度虽然为士子们提供了一条晋升之路,但竞争异常激烈,且往往受到权贵和腐败官员的操纵,在这样的背景下,薛逢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士人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通过描绘禹门口的壮丽景色和士子们科举考试的艰辛,诗人巧妙地揭示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复杂性和动荡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宁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