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闺平帖阳台路,恨酥雨、不扫行云。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阳台怨

金闺平帖阳台路,恨酥雨、不扫行云。上一句是什么?

宋·周密

金闺平帖阳台路,恨酥雨、不扫行云。

梦魂纵有也成尘,犹在巫山楚水,暮雨朝云。

空庭月影斜窗入,想幽欢、土花愁碧。

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去也、谁惜流年。

作者简介

周密(1232年-1298年或1301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川啸翁、弁阳老人、四水潜夫等,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祖籍济南,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宋末曾任义乌县令等职,入元不仕,隐居著述,其诗词风格清丽密致,笔调婉约多姿,与吴文英并称“二窗”,是南宋末年重要的词人之一,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等历史笔记,对后世研究南宋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译文

金闺之中,通往阳台的道路平静无波,却怨恨那酥软的细雨,未能扫去行云,让思念之人无法相见,即便梦中相见,那梦魂也终将化为尘埃,只留下巫山楚水间的暮雨朝云,作为往昔欢情的见证。

空荡荡的庭院里,月光斜斜地照进窗户,让人想起往昔的幽欢,而此刻,那曾经欢愉之地已布满青苔,显得愁苦而碧绿,玉箫声断,那人已不知去向何方,春天悄然离去,又有谁来怜惜这流逝的时光呢?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金闺、阳台、酥雨、行云等意象,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欢情的怀念和对离别后孤独生活的愁苦,词中“金闺平帖阳台路”描绘了通往欢情之地的平静,“恨酥雨、不扫行云”则表达了因外界因素(如细雨)导致的无法相见之恨,下片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后的孤寂与对流逝时光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词中“金闺”、“阳台”等意象,既富有象征意义,又增添了词作的浪漫色彩,词人巧妙地运用“酥雨”、“行云”等自然景象,寓情于景,将内心的愁苦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词中“梦魂纵有也成尘”一句,更是将词人对往昔欢情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融为一体,令人动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周密晚年时期,当时南宋已亡,周密作为一位忠贞的南宋遗民,内心充满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词中通过对往昔欢情的追忆和对离别后孤独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和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感慨,词中也蕴含着词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