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野色沈沈,翠微隐隐,遥指故乡云外”,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踏莎行·候馆梅残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并未直接连续出现,但整首诗的情感与意境与这些词句相契合,且“野色沈沈,翠微隐隐”的意境在诗中有所体现,而“遥指故乡云外”则可通过“行人更在春山外”等句引申而出。)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以散文著称,诗、词亦有很高成就,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译文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暖风吹送着青草芳香,远行人摇动马缰,赶马行路,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就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栏杆凭倚处,愁怀更易生,平原尽头,暮色朦胧,连绵春山正怀抱着远行的人。
释义
此词抒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上阕写行人客居旅舍,梅花已残,溪桥柳细,微风拂面,征马嘶鸣,使他感到春已来临,而自己却离乡远行,下阕写思妇凭栏远望,思念亲人,她柔肠寸寸,粉泪盈盈,但“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极写离愁之深远。
赏析
此词以柔美婉约的语言,表现了离愁别绪的深沉与绵长,上片通过描绘早春的景物,烘托出离别的氛围;下片则通过思妇的想象与期盼,进一步加深了离愁的层次,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词。
创作背景
此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欧阳修在仕途奔波中,对离乡背井、思念亲人的情感的真实写照,宋代文人普遍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欧阳修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将这一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此词不仅表达了他对离愁别绪的深刻感受,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