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以下解析基于假设此关键词出自辛弃疾某未详尽记录的作品中,因直接包含关键词的原句在辛弃疾作品中未直接找到,故以风格相近的《鹧鸪天》系列作品为蓝本构想。)
变体设想句(基于关键词构思):
“寄与绮窗人,百种妖娆难描画,不似酴醿好,独倚斜阳叹落霞。”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1207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其词作情感真挚,风格多样,既有壮志未酬的悲愤,也有田园生活的宁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译文
(基于变体设想句)
寄给那窗边的佳人,世间百种娇艳都难以描绘她的美,但即便如此,她也不及那酴醿花的清新脱俗,独自倚靠在夕阳下,叹息着落日的余晖。
释义
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词人对某位佳人的深情赞美,认为她虽拥有世间少有的美貌,但在词人心中,仍不及那象征着纯洁与高雅的酴醿花,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佳人虽美,却只能独自凭栏,面对落霞,暗示着一种孤独与无奈。
赏析
此句以“寄与绮窗人”开篇,直接点出思念的对象,接着用“百种妖娆”形容其美貌非凡,却又以“不似酴醿好”作为转折,既是对佳人独特气质的赞美,也是对某种理想化美的追求。“独倚斜阳叹落霞”一句,以景寓情,将佳人的孤独与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深远的意境。
创作背景
虽然直接包含关键词的原句并非出自辛弃疾已知作品中,但可以推测,若此句为真,它可能创作于辛弃疾仕途不顺,远离家乡,思念亲人或爱人的时期,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贬谪,心中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悲愤与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通过诗词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