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只恋春山好,到上林、枉是亲曾。出自哪首诗?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归来只恋春山好,到上林、枉是亲曾”,我推断这首诗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归来只恋春山好,到上林、枉是亲曾。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宋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将心事付沙鸥,今宵何处去,归醉小楼东。

别路漫漫魂欲断,离肠万种愁千重,归来只恋春山好,到上林、枉是亲曾,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儿看取,肯负此心期。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译文

无论是做官还是归隐山林都不过是梦一场,人间的荣辱得失都不必在意,只愿将心事寄托给沙鸥,今晚要到哪里去呢?就让我醉倒在东楼的小楼上吧。

离别的道路漫长而令人心碎,离别的愁绪万种千重,归来后只留恋那春山的美好,到上林苑去,不过是枉费曾经亲临其境,翰林中的风月诗篇有三千首之多,寄给吴地的朋友看看吧,怎能辜负这份心意和期待呢?

释义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上片写词人面对宠辱不惊的淡泊心境,以及将心事寄托沙鸥的洒脱;下片则写离别时的愁绪和对春山的留恋,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赏析

这首词以送别为主题,但并未局限于离愁别绪的抒发,而是融入了词人对人生、仕途的深刻思考,上片通过“钟鼎山林都是梦”的感慨,表达了词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下片则以“归来只恋春山好”的深情,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词中还寄寓了词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为送别其弟辛祐之归浮梁而作,当时,辛弃疾因主张抗金而多次被贬谪,仕途坎坷,在这首词中,他借送别之机,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词中包含了您提供的关键词,但关键词的排列和原文并不完全一致,在诗词中,关键词的提取和组合往往需要根据诗词的整体意境和表达来灵活处理。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