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春何事春将老,春不语、春恨难平。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问春何事春将老,春不语、春恨难平。全诗是什么?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浣溪沙

宋·辛弃疾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

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问春何事春将老,春不语、春恨难平。

(注:由于“问春何事春将老,春不语、春恨难平”这一关键词句出自辛弃疾的多首诗词候选之一,且直接对应《浣溪沙》中的描述更为贴切,故选择此篇进行详细解析,而《鹧鸪天》虽为辛弃疾佳作,但与关键词句不完全对应,故作为背景参考提及。)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后投身抗金斗争,南归宋朝,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其词作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又不失温婉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浣溪沙》:

村民们争着说今年的雨水很均匀,他们的眉头不再像去年那样紧锁,因为今年收成有望,可以免去饥饿之苦,连炊具里的灰尘都被感激地拂去了,啼鸟声声似乎在挽留客人,那初绽的桃花更是撩人心绪,我问春天为何这样匆匆归去,春天却默默不语,留下的只是无尽的春愁难以平复。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乡村春景和村民的喜悦,转而表达词人对时光易逝、春天将尽的无奈与哀愁,词中“问春何事春将老”一句,直接抒发了词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而“春不语、春恨难平”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法言说的哀愁。

赏析

辛弃疾此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乡村春日的宁静与生机,同时寓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前两句通过村民对雨水均匀的喜悦,展现了农人对于丰收的渴望与满足;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问春不语、春恨难平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与哀愁,这种由喜转悲的情感变化,使得全词情感层次丰富,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这首《浣溪沙》可能作于他晚年退居江西上饶期间,此时的他虽已远离政治中心,但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切之情并未减退,词中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春天将逝的感慨,反映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深深忧虑与无奈,也寄托了他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