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宋 辛弃疾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望中一片斜阳静,更萋萋、芳草还生,况值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注:最后一句“况值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并非原词中的句子,可能是后人添加或误传,但在此为保持完整性,仍列出,原词中“望中一片斜阳静,更萋萋、芳草还生”这一意境在整首词中有所体现,但并非独立成句,故在此特别说明。)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译文:
有情的风从万里之外卷潮而来,又无情地送潮归去,请问在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潮来潮落?不用思量古今的变迁,俯仰之间,昔日的英雄早已不在,谁能像东坡居士那样,到老依然忘却名利,心境恬淡?
记得西湖西岸,正是暮山最美的时刻,空蒙苍翠,烟霭迷蒙,算来诗人中能够与我相知相得的,就像你和我这样稀少,等到将来,我们东归海道的时候,希望谢公(指谢安)的雅志不要违背,西州路上的离别,你不必为我回首流泪。
远望中一片斜阳静静地照耀,芳草更加茂盛,况且正值清明的好天气,不妨尽情游玩,不要忘记归途。
释义:
本词通过描绘钱塘江潮的涨落、西湖的美景以及诗人与友人的相知相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古今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也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心境恬淡的人生态度。
赏析:
本词以钱塘江潮起潮落为引子,引出对古今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有情风”与“无情潮”,以及“几度斜晖”与“昔人非”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英雄逝去的无奈与惋惜,诗人又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和与友人的相知相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词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望中一片斜阳静,更萋萋、芳草还生”这一句,以斜阳和芳草为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斜阳静静地照耀着,芳草更加茂盛,这种景象既表现了自然之美,又暗示了生命的顽强和生生不息,这一句也与整首词的主题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陪同友人游览灵岩山时所作,灵岩山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的木渎镇附近,因山上有灵岩寺而得名,当时,辛弃疾正处于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困境之中,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沮丧,而是通过与友人的游览和诗词创作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和压抑,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与友人的相知相得,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心境恬淡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