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仆鼓成语的释义为放倒军旗,击倒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形容隐蔽行动,不暴露目标,无声无息地停止某种活动或斗争的状态。
1、偃旗仆鼓的拼音:
yǎn qí pú gǔ
2、偃旗仆鼓的释义: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偃:放倒;仆:倒,这里指倒下;旗:旗帜;鼓:战鼓,放倒军旗,停击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
3、偃旗仆鼓的出处: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4、偃旗仆鼓的例句:
在敌人即将发起总攻的前夜,我军决定采用偃旗仆鼓的策略,让敌人误以为我们已经撤退,从而放松警惕。
5、偃旗仆鼓的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指秘密行事。
6、偃旗仆鼓的示例:
在古代的战争中,将领们常常采用偃旗仆鼓的方法来迷惑敌人,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7、偃旗仆鼓的近义词:
销声匿迹、鸣金收兵、韬光养晦等,这些词语都含有隐藏起来、不再显露或行动的意思。
8、偃旗仆鼓的反义词:
大张旗鼓、兴师动众、明目张胆等,这些词语都含有公开、明显、大肆行动的意思,与偃旗仆鼓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偃旗仆鼓”是一个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偃旗息鼓”更为常用,两者意思相近,但“偃旗息鼓”中的“息”是停止的意思,与“仆”(倒下)在字面上有所不同,不过,在理解和使用上,两者可以视为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