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卧鼓成语的解释为放倒军旗,停击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形容隐蔽行动,不暴露目标,或停止战争、战斗等,进入休整状态。
1、偃旗卧鼓的拼音:
yǎn qí wò gǔ
2、偃旗卧鼓的释义: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偃:倒伏;旗:旗帜;卧:横放;鼓:战鼓。
3、偃旗卧鼓的出处: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敌疑有伏兵,引去。”
4、偃旗卧鼓的例句:
在敌人强大的攻势下,我军决定采取偃旗卧鼓的策略,静待时机反击。
5、偃旗卧鼓的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用于军事方面。
6、偃旗卧鼓的示例:
古代将领在兵力不足或形势不利时,常采用偃旗卧鼓的策略,以迷惑敌人,争取时间调整部署或等待援军。
7、偃旗卧鼓的近义词:
销声匿迹、鸣金收兵、韬光养晦等,这些词语都含有隐藏实力、不显露声色的意思。
8、偃旗卧鼓的反义词:
大张旗鼓、兴师动众、明目张胆等,这些词语都表示公开、显眼地进行某种活动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