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车泣罪成语的释义指的是古代圣明君主初即位或官员到任后,对有过错的人加以宽恕,并为之流泪,表示哀怜,也形容统治者体恤民情,广施仁政,希望以此感化百姓,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下车泣罪的拼音:
xià chē qì zuì
2、下车泣罪的释义:
原指古代圣明君主对有过错者的宽仁态度,下车后见到有过错的人就哭泣,以此表达哀怜和悔过之心,后形容统治者体恤民情,广施仁政。
3、下车泣罪的出处:
出自《汉书·淮南衡山传》:“陛下哀愍百姓,遣使者冠盖相望,捕治淮南王,诛死党与,陛下宽仁,初不诛王,王复上书谢罪,先自请之,愿杀身以塞责,堕肌肤以谢罪,岂有奉诏而杀之邪!宜下车泣罪,加惠振救,以明圣德。”
4、下车泣罪的例句:
古代贤君明主常以下车泣罪的态度来治理国家,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5、下车泣罪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统治者,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统治者或领导者对民众的慈悲和宽容,以及他们愿意承担并改正错误的决心。
6、下车泣罪的示例:
汉文帝即位后,对先朝的一些政治错误进行了纠正,对受牵连的官员表示哀怜,并亲自下车泣罪,以示宽宏大量,从而赢得了朝野的尊敬。
7、下车泣罪的近义词:
宽宏大量、慈悲为怀、以德报怨
8、下车泣罪的反义词:
铁石心肠、冷酷无情、严惩不贷
这些近义词和反义词反映了“下车泣罪”这一成语所表达的正面和负面情感对比,前者强调宽容和慈悲,后者则强调冷酷和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