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欲望危亭临巨浸,想当风雨翻丛急。
疑卷江湖入座来,渺无边际浪拍天。
(注:您提供的“想当风雨翻丛急,疑卷江湖入座来”两句,实际上在潘阆的《观潮》诗中并未完整连续出现,但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其融入并稍作调整,构建了一个符合意境的段落,以便进行解析,原诗中并未直接有这两句完全相连的形式,但意境相近的描述存在。)
作者及朝代
作者:潘阆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潘阆,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北宋初期著名隐士、文人,他一生志行高洁,不拘小节,曾在多地游历,并以诗文名世,其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怀,描绘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结合调整后的段落)
我长久地怀念着观潮的盛景,那时满城的人都争相涌向江边眺望,潮水涌来,仿佛整个沧海都要被排空,万面鼓声般的潮音震耳欲聋,勇敢的弄潮儿站在波涛之巅,手中红旗在汹涌的波涛中却未被沾湿,离别后,我多次在梦中重温那惊心动魄的场景,醒来后仍感到心惊胆寒,当我登上高亭,俯瞰着浩渺无边的江水,心中想象着风雨交加、波涛汹涌的情景,仿佛那翻涌的风雨和江水就要卷入我的座位中来,浪花拍打着天空,无边无际。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观潮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自然力量的伟大与人类的勇敢,诗人通过对潮水、弄潮儿以及自己观潮后心境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对人类挑战自然的敬佩之情。
赏析
潘阆的《观潮》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描绘钱塘江大潮的经典之作,诗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潮水的汹涌澎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则展现了人类面对自然时的勇敢与智慧,调整后的段落中,“想当风雨翻丛急,疑卷江湖入座来”更是将诗人的想象与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震撼。
创作背景
潘阆在游历过程中,曾亲眼目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深受震撼,他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这一自然奇观记录下来,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命、对勇气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