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斸修芦著槛栽,使君公退几徘徊。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栽芦

手斸修芦著槛栽,使君公退几徘徊。上一句是什么?

宋·陈与义

手斸修芦著槛栽,使君公退几徘徊。

清风拂拂秋无际,明月娟娟夜有埃。

新涨绿波侵旧岸,残阳红树映荒台。

此中佳境知谁爱,唯有使君心自来。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译文

亲手砍伐修长的芦苇栽在栏杆旁,使君(指诗人自己或某位官员)公务结束后多次在此徘徊,清风轻轻吹拂,秋天仿佛没有边际,明月皎洁,夜晚却似乎蒙上了一层尘埃(这里可能暗喻时局的动荡或个人的心境),新涨的水波侵蚀着旧日的河岸,夕阳映照下的红树与荒凉的楼台相映成趣,这样的美景谁知道有谁真正喜爱呢?只有使君的心自然而然地为之倾倒。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亲手栽种的芦苇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可能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或个人遭遇的不顺。

赏析

这首诗以栽芦为引子,展开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秋日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首联“手斸修芦著槛栽,使君公退几徘徊”既点明了栽芦的行为,又暗示了诗人对这片景色的喜爱和留恋,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清风、明月、绿波、红树等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尾联“此中佳境知谁爱,唯有使君心自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热爱和孤独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仕途不顺或晚年隐居时期,面对时局的动荡和个人遭遇的不顺,诗人可能更加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通过亲手栽种芦苇并欣赏其周围的自然景色,诗人得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慰藉,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包括诗词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和创作背景等方面,希望这些解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