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剪烛西窗惊睡梦,对床夜雨话平生。
(注:“剪烛西窗惊睡梦,对床夜雨话平生”并非李商隐原句,而是后人根据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意境融合创作而成,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创意性重构,原《夜雨寄北》如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同坐在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那时我一定会告诉你,在这不眠之夜,我是如何因思念你而惊醒了睡梦,渴望与你面对面,在夜雨中对床长谈,共话我们一生的经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异乡巴蜀(今四川)遇到夜雨时,对远方妻子的深切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团聚的渴望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剪烛西窗惊睡梦,对床夜雨话平生”两句,是诗人想象中的温馨场景,寓意着夫妻间深厚的情感和共同经历的珍贵。
赏析
这首诗以“巴山夜雨”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同时又不失温情与希望,前两句直接点出诗人身处异乡,归期未定的无奈与愁绪;后两句则通过想象与妻子共剪烛花、对床夜话的温馨场景,表达了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憧憬和对过往生活的深切怀念,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既有现实的沉重,又有理想的轻盈,情感层次丰富,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仕途不顺,多次遭贬,这首诗大约创作于他在巴蜀之地任职期间,远离家乡,思念亲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愁绪与孤独,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巴山夜雨的景象,寄托了自己对远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