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条挽处云笼袖,幽佩归时月满襟。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游仙

长条挽处云笼袖,幽佩归时月满襟。全诗是什么?

唐·韦庄

长条挽处云笼袖,幽佩归时月满襟。

洞府春深花气暖,楼台夜永露华侵。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蓬莱远访寻。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仕于前蜀,曾任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多姿,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长长的枝条轻挽,如同云雾笼住了仙子的衣袖;归来时,幽香的佩饰上已沾满了月光,映照在衣襟之上,洞府之中春意盎然,花香袭人;夜晚的楼台则沉浸在露水之中,显得格外清冷,这样的仙境未必能胜过此地,为何还要远赴蓬莱去探访寻觅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个想象中的仙境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满足,诗中“长条挽处云笼袖,幽佩归时月满襟”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仙子归来的场景,充满了神秘与美感,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眼前之景已足够美好,无需再远求他处。

赏析

这首诗以游仙为题,却并未过多描绘仙界的奇幻景象,而是将笔触转向了仙境与现实之间的微妙联系,首联“长条挽处云笼袖,幽佩归时月满襟”以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仙子归来的优雅与神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仙境的宁静与美好,与现实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尾联则通过反问,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仙境的淡然态度。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仙境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通过创作这首诗来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通过描绘一个想象中的仙境,诗人试图在精神上找到一片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和淡然态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