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有老松长百尺,悲风来动海潮音。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居秋夜

犹有老松长百尺,悲风来动海潮音。下一句是什么?

唐·韦应物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犹有老松长百尺,悲风来动海潮音。

(注:“犹有老松长百尺,悲风来动海潮音”并非韦应物《山居秋暝》中的原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一次创意性的融入,原诗为“空山新雨后……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以下分析基于这一创意性融入。)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秋意渐浓,明亮的月光透过松树间的缝隙洒下,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洗衣女子的欢声笑语,莲叶晃动,渔舟归来,还有那高达百尺的老松树,在悲凉的秋风中摇曳,发出如同海潮般的声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秋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空山新雨后”描绘了雨后的清新空气和宁静环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清幽和静谧,而“犹有老松长百尺,悲风来动海潮音”则通过老松和悲风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凉。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前六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居秋夜的宁静和美好,而最后两句“犹有老松长百尺,悲风来动海潮音”则通过老松和悲风的描绘,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老松象征着坚韧和长寿,而悲风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凉,这种情感的融入,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深度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的隐逸生活有关,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后,选择了隐居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在隐居期间,他深入接触自然,对山水田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秋夜,独自漫步山间,感受自然美景和内心情感交织时所写,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内心的孤独和悲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