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自喜山中客,莫唱淮南招隐声。的解释

诗词原文

山中隐者

王孙自喜山中客,莫唱淮南招隐声。的解释

唐·韦应物

幽居虽僻左,雅趣自相亲。

林壑人稀至,山园鸟自驯。

茅檐长扫净,花木绕篱新。

王孙自喜山中客,莫唱淮南招隐声。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成为“王孟韦柳”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成员,韦应物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隐逸情怀。

译文

虽然隐居的地方偏僻冷清,但高雅的情趣却让我倍感亲切,山林沟壑间人迹罕至,山园中的鸟儿也显得格外温顺,茅屋经常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篱笆周围环绕着新绿的花木,我这位王孙本就乐于做山中的隐士,请不要再唱那淮南招贤纳士的隐逸之歌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满足,首联点明隐居之地的偏僻与雅趣的相亲;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隐居环境的清幽与和谐;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坚定选择,不愿被世俗的招贤纳士所打扰。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隐居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隐居之地的幽静、花木的繁茂、鸟儿的温顺等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物我两忘的意境,尾联的“王孙自喜山中客,莫唱淮南招隐声”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坚定选择,显示出他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后,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以表达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隐居生活的美好和宁静,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心灵自由的渴望,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阶层中普遍存在的隐逸思想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