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望远
唐·李商隐
苍梧南岸碧嵯峨,直上云衢不甚多。
万里长空鹏翱翔,千峰顶上鹤盘桓。
烟霞缭绕仙境现,风月清幽胜境多。
欲问浮生何所寄,心随流水向天波。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
译文
苍梧山的南岸碧绿而高耸,直接通往云霄的道路并不多,万里长空中,大鹏展翅翱翔,千峰顶上,白鹤盘旋往复,烟霞缭绕之中,仿佛仙境显现,风月清幽之处,胜景数不胜数,想要问这浮生何处是归宿,我的心随着流水向那天边的波涛而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所见的壮丽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首联点明地点和景象,次联通过大鹏和白鹤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三联进一步描绘仙境般的自然美景,尾联则转入对人生归宿的哲思,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苍梧南岸碧嵯峨,直上云衢不甚多”的描绘,诗人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又暗示了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并不平坦,而“万里长空鹏翱翔,千峰顶上鹤盘桓”则通过大鹏和白鹤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执着追求,尾联“欲问浮生何所寄,心随流水向天波”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崇高理想。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际,面对现实的困境和人生的迷茫,诗人选择登高远望,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在苍梧山的南岸,他看到了碧绿的群山和高耸入云的山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这些景象触发了他的灵感,使他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篇,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