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宫中老道士,曾从先皇去封祀。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上清宫

上清宫中老道士,曾从先皇去封祀。的意思及出处

唐·韦庄

上清宫中老道士,曾从先皇去封祀。

白云半卷出山来,知我相寻特未回。

风露满庭人迹少,星河当户夜声微。

灵芝不是凡夫采,欲得蟠桃一树归。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上清宫里住着一位老道士,他曾经跟随先皇去参加过封禅祭祀,他白云半卷出山而来,似乎知道我会来寻访他而特地没有离开,庭院中风露交加,人迹罕至,夜空中星河璀璨,声音微弱,灵芝不是凡夫俗子所能采摘的,我只希望能得到一棵蟠桃树带回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上清宫中一位老道士的隐居生活,以及诗人对他的探访,诗中通过描绘道士的生活环境、心境以及诗人的愿望,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士高洁品质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隐士生活画卷,首联点明老道士的身份和经历,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通过道士出山迎接诗人的情景,展现了道士与诗人的深厚情谊,颈联则通过描绘庭院中的风露和夜空中的星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尾联则以灵芝和蟠桃为喻,表达了诗人对道士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和无奈,转而向往隐逸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探访上清宫老道士时,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道士的隐居生活和自己的愿望,韦庄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通过道士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高洁品质和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