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中之鳖"是一个成语,意指被困在瓮(一种陶制容器)中的甲鱼,无法逃脱,比喻敌人或罪犯已被完全包围或控制,无法逃脱被捉拿或消灭的命运,常用于形容事情已成定局,对方处于绝境之中。
1、瓮中之鳖的拼音:
wèng zhōng zhī biē
2、瓮中之鳖的释义: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脱不了的人或事物,就像鳖被困在瓮(一种陶制容器)里,无法逃脱。
3、瓮中之鳖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所著的《后汉书·杜根传》:“(杜根)及伏,二子夹持,根力挣,得脱,亡命河东,安帝时,征还京师,官至侍御史,及邓太后崩,安帝始亲政事,根乃上疏曰:‘臣伏见前故安帝时,大将军梁冀,弟侍中梁不疑,及中常侍等,共专朝政,群奸纵横,贼害忠良,天下震恐,万民嚣然,莫不悲号,如被刳腹,口有不言,而心欲诉者,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乘宠灵,貂珰满坐,天下咸言,此曹子将瓮中之鳖,釜中之鱼,不日将尽,海内晏然。’”
4、瓮中之鳖的例句:
敌人已成瓮中之鳖,我军已做好全歼敌人的准备。
5、瓮中之鳖的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已成俘虏无法逃脱的人或事物,通常用于形容敌人、罪犯等已被包围或控制,无法逃脱的情境。
6、瓮中之鳖的示例: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通过巧妙的战术布局,将敌人围困在一个小山村里,敌人成了瓮中之鳖,最终被我军全歼。
7、瓮中之鳖的近义词:
囊中之物、掌中之宝、笼中之鸟等,都表示已被控制或掌握的事物。
8、瓮中之鳖的反义词:
漏网之鱼、惊弓之鸟等,表示逃脱了控制或危险的事物。“漏网之鱼”指逃脱了渔网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