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风响应成语的拼音是“wén fēng xiǎng yìng”,这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一听到消息就立即响应或行动起来,形容对某种号召或倡议等迅速响应的态度或行为。
1、闻风响应的拼音:
wén fēng xiǎng yìng
2、闻风响应的释义:
闻风响应原指听到风声就起来响应,形容行动迅速,对某种号召或倡议立即响应,现多指人们听到某种消息或号召后,迅速而积极地做出反应或行动。
3、闻风响应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赵充国传》,原文为“今诏破羌将军武贤将兵,以万骑出张掖,吾辄将三万骑出酒泉,多张旗帜,填行出塞,为疑兵,月余,乃定出军,先遣使告诸羌,为大军将到,羌虏闻之,先自惊溃,兵可不血刃而禽也,此臣之计也,愿陛下以问谙边事者,充国计必先折其支党,然后能禽其魁黠,以解其谋,今兵未出,而先使使往谕,羌虏闻之,必解其谋,从其计,先自败亡,兵可坐而收也,臣谨将上田地图,及所计置,愿陛下幸留听,参以谙边吏,择善而从,臣闻‘兵以计为先’,故必先知敌之情与己之盛衰,乃可图之,今虏亡已数月,从羌在汉何多?日且远,羌人分散,得其地不足广汉,得其财不足富国,唯陛下计之,臣愚以为击之不便,不如屯田,屯田之便,有十二事:步兵九校,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谷,威德并行,一也;……十二,以闲暇时下所伐材,缮治邮亭,充入金城,治湟中以西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此王者之劳也,臣谨条上,唯陛下财择焉,天子下其书,议者多以为便,春,二月,遣后将军赵充国将兵四万余人击西羌,充国至金城,欲渡河,羌人闻之,尽亡入山中,亡肯降者,充国乃引兵还,上屯田奏,言‘羌人易以计破,难用兵遂,宜罢骑兵,留步兵屯田,以待其敝。’天子下其书,问将军谁当行者,充国对曰:‘无逾于老臣者矣。’上然之,遂拜充国为将军,以兵屯田,充国至湟中,令吏士得为贾,以市谷,为畜,欲以视虏,羌虏见而闻之,知其卖买,多欲来降,充国遂因上屯田十二便章,天子皆从其计,充国乃先遣骑候四望狭中,又穿狭为屯壁,而旁广地,以待其至,虏数挑战,充国坚守不动,虏知汉军有备,乃解去,充国乃得引兵缓行,穷山追虏,虏多弃兵亡降,斩首颇众,卤获甚众,天子报曰:‘皇帝问后将军,甚苦暴露,夙夜羇勤,劳心忧意,今羌虏晓然自解于西方,无能为也,其罢兵屯田,如将军之计。’充国即罢兵,而令诸校屯田,有顷,羌人闻之,多降,降者三万余人,充国乃渡河,至鲜水,击诸未服者,斩首二千余级,卤获五千余,降者五千余人,遂至罕羌,留屯而还,充国奏言:‘羌本可五万人击之,用兵不过二万人,今顿兵以威之,虏其众而坏其地,以待其敝,可坐灭也,臣谨将所降羌豪三百余人诣阙,及图所上屯田处,皆如议。’天子大悦,以充国为奋威将军,增秩二等,于是天子采充国计,下诏罢兵,独令充国将兵屯田,威德并行,虏遂不犯塞。”其中虽未直接出现“闻风响应”四字,但“羌人闻之,多降”等描述体现了闻风响应的意味,后世据此提炼出此成语。
4、闻风响应的例句:
当政府号召大家参与环保活动时,市民们闻风响应,纷纷报名参加。
5、闻风响应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迅速响应。
6、闻风响应的示例: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各地医疗队闻风响应,迅速集结,前往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支援。
7、闻风响应的近义词:
一呼百应、响应号召、闻风而动、闻风而起等。
8、闻风响应的反义词:
无动于衷、置若罔闻、充耳不闻、麻木不仁等,这些反义词表示对某种消息或号召没有反应或反应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