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未备云台像,笳管犹悲道路人。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吊国殇

丹青未备云台像,笳管犹悲道路人。全诗是什么?

唐·韦庄

汉水东流绕帝京,幽咽如闻楚歌声。

野旷人稀连夕雨,年荒岁尽百忧生。

丹青未备云台像,笳管犹悲道路人。

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苦、民生疾苦及个人身世之感,韦庄的诗风清丽,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汉水向东流淌环绕着京城,那幽咽的水声仿佛听到了楚地的悲歌,原野空旷,人烟稀少,连绵的夜雨更添凄凉,年成不好,岁末将至,各种忧虑纷至沓来,英雄们的画像还未能在云台之上绘就,而道路上的人们仍在吹奏着悲凉的笳管,夕阳西下,松林小径上空无一人,显得格外冷清,而鬼火在夜色中忽明忽灭,更添几分阴森恐怖。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水东流、楚歌幽咽、野旷人稀、年荒岁尽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国家战乱、民生凋敝的深切同情,特别是“丹青未备云台像,笳管犹悲道路人”两句,既表达了对为国捐躯的英雄未能得到应有纪念的遗憾,也反映了民间对逝去英雄的深切怀念和悲痛。

赏析

韦庄此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揭示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中“丹青未备云台像”一句,既是对英雄未得表彰的遗憾,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而“笳管犹悲道路人”则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传达了民间对英雄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民生凋敝,这首诗很可能是韦庄在目睹了国家战乱、人民疾苦之后,有感而发,通过描绘汉水东流、楚歌幽咽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战乱、民生凋敝的深切同情和对英雄未得表彰的遗憾,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