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扶摇曲
唐·李群玉
羊角扶摇非敢珍,愿使大鹏离隐沦。
抟风九万今何在,天地苍茫一鸟身。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德宗至唐懿宗年间,他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工于诗文,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并得到了许多文人的赞誉。
译文
羊角般的风力扶摇直上,我并非敢以此自珍;只愿能让那大鹏鸟离开隐没的深渊,展翅高飞,如今那抟风而上的大鹏鸟飞到了哪里?天地间只剩下它孤独的身影。
释义
“羊角扶摇非敢珍”一句,以羊角风(即旋风)比喻自己的才华或力量,表示并不以此自恃;“愿使大鹏离隐沦”则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希望能够帮助有才华的人(以大鹏鸟为喻)摆脱困境,实现抱负。“抟风九万今何在”一句,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大鹏鸟抟风而上的典故,询问大鹏鸟如今何在,暗含对现实世界中人才埋没的感慨;“天地苍茫一鸟身”则进一步渲染了大鹏鸟的孤独与渺小,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羊角风和大鹏鸟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才华与志向的珍视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首句“羊角扶摇非敢珍”以谦逊的口吻开篇,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愿使大鹏离隐沦”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志向与抱负,后两句通过询问大鹏鸟的去向和描绘其孤独的身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群玉个人的经历与心境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李群玉在仕途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和赏识,这使他深感无奈与失落,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羊角风和大鹏鸟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才华与志向的珍视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他也通过询问大鹏鸟的去向和描绘其孤独的身影,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无奈,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