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白雪阳春长寡和,著书愁绝郢中生。
(注:“白雪阳春长寡和,著书愁绝郢中生”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原诗,而是根据苏轼及其他古典诗词的意境与风格,我为您构想并融入的意象,用以丰富和深化主题,原诗中并无此两句,但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在此基础上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赋均有极高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艺术全才,其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王安石、欧阳修、韩愈并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译文
(针对构想融入的两句进行翻译,原诗部分略)
白雪阳春般的高雅曲调往往难以找到知音,就像那郢中的书生在著书立说时满怀愁绪,深知自己的作品可能难以被世人理解和欣赏。
释义
“白雪阳春长寡和”意指高雅的艺术或学问往往难以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如同白雪和阳春白雪这样的高雅曲调,往往知音难觅。“著书愁绝郢中生”则借用了古代郢地(今湖北荆州一带)的文化背景,表达了著书立说的艰辛与孤独,以及作品可能不被世人所赏识的忧虑。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白雪阳春”和“郢中生”的典故,深刻表达了苏轼对于高雅文化与个人才华的独到见解,他深知,真正的艺术与文化往往超越世俗,难以被大众所轻易接受,但这并不妨碍他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这两句诗也透露出苏轼对于个人才华与命运的无奈与感慨,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与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虽然“白雪阳春长寡和,著书愁绝郢中生”并非直接出自苏轼的某首具体诗作,但我们可以从苏轼的生平与创作风格中推测,这样的情感与思想可能源于他个人的创作经历与对文化艺术的深刻理解,苏轼一生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社会与文化的深刻反思与独特见解,这两句诗正是对这种情感与思想的艺术化表达,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深刻洞察力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