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惜时
宋·石延年
眼看春事已如此,有酒不饮讵为贤。
花前月下且须醉,急管繁弦莫记年。
作者简介
石延年(994年-1041年),字曼卿,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他性格豪放,不拘小节,喜欢饮酒,常自称“醉翁”或“酒怪”,石延年的诗文风格独特,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又蕴含深沉的情感,是宋代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在当时广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眼看着春天的景致已经如此美好,如果有酒却不饮用,又怎么能算作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呢?在花前月下,我们应当尽情沉醉,享受这美好的时光,不必去计较岁月的流逝,让急促的管弦乐声和繁复的琴弦声陪伴我们度过这难忘的春夜。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认为,在春天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如果有酒却不饮用,就失去了享受生活的真谛,他主张在花前月下尽情沉醉,享受眼前的美好,不必过于在意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对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不拘小节的性格,诗中“眼看春事已如此,有酒不饮讵为贤”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主旨,即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尽情享受生活,而“花前月下且须醉,急管繁弦莫记年”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豁达态度,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有关,石延年一生酷爱饮酒,常以酒为伴,他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对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里,诗人可能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时间的宝贵,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惜,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态度或感慨,通过饮酒和享受生活的方式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压抑。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石延年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还通过描绘春天美景和饮酒的场景,传达了珍惜时光、享受生活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