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贫贱吾自知,不解胁肩求贵富。的解释

诗词原文

咏史

吾生贫贱吾自知,不解胁肩求贵富。的解释

唐·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涧底松兮,郁郁苍苍;山上苗兮,萋萋芳芳。

彼径寸茎兮,荫此百尺;世胄居高位兮,英俊沉下僚。

吾生贫贱吾自知,不解胁肩求贵富。

岂知百尺松,常带千年色。

岂知寒涧底,松生不逾尺。

作者及朝代

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生于公元250年左右,卒于公元305年左右,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出身寒微,但才华横溢,以辞藻华丽著称,尤擅咏史诗。

作者简介

左思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但家世贫寒,仕途不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其《三都赋》问世后,曾引起“洛阳纸贵”的轰动效应,足见其文学成就之高。

译文

山涧中的松树郁郁葱葱,却比不上山上苗木的青翠茂盛,凭它那一寸多粗的树茎,怎么能遮盖住高达百尺的松树呢?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形势造成的,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

金日磾和张安世两家子弟凭祖先的世业,七代人都官至汉朝的显贵,冯唐难道不伟大吗?可到了白头仍不被重用。

山涧中的松树啊,郁郁葱葱,山上的苗木啊,青翠茂盛,凭它那一寸多粗的树茎,怎么能遮盖住高达百尺的松树呢?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我自知出身贫贱,不会为了富贵去阿谀奉承,哪里知道那高达百尺的松树,常年保持着翠绿的颜色,哪里知道那生长在寒冷山涧底的松树,树高不会超过百尺。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涧底松与山上苗、世家子弟与英俊之士的命运差异,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阶级固化现象,诗人以松自喻,表达了自己虽出身贫贱但坚守节操、不求富贵的品格。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人通过描绘涧底松与山上苗的对比,以及世家子弟与英俊之士的命运差异,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诗人以松自喻,展现了自己虽出身贫寒但坚守节操、不求富贵的品格,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左思生活在西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的时代,出身贫寒的左思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饱受排挤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咏史》诗,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抗争,通过描绘涧底松与山上苗的对比以及世家子弟与英俊之士的命运差异,诗人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固化现象和不公现象,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人也通过以松自喻的方式展现了自己坚守节操、不求富贵的品格和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