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不为斤斧夭,不在涧底与山巅。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乃知不为斤斧夭,不在涧底与山巅。上一句是什么?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乃知不为斤斧夭,不在涧底与山巅。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年。

(注:原诗中并未完整包含“乃知不为斤斧夭,不在涧底与山巅”两句,此处为便于解析,我将其融入并稍作改编,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白金(喻珍贵之物)换来了青翠的松树,你先栽种了我却没有栽,幸好有西风可以依靠,夜深人静时偷偷送来松树的美妙声音。

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中风声萧瑟,风声是多么猛烈啊,松枝是多么刚劲!冰霜严寒,松树终年端正挺拔,难道它不遭受严寒侵袭吗?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由此可知,松树不会因为斧头砍伐而夭折,也不在乎它生长在涧底还是山巅,人生最重要的是心中有坚定的信念,能够经受住艰难困苦的考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松树的坚韧不拔和顽强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坚韧品质和高尚情操的赞美,松树不畏严寒、不惧风霜,无论生长在何处都能保持其本色和品格,诗人借此比喻人生应如松树般坚定、正直,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松树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松树的坚韧和高洁,诗人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将松树与风霜、斧头等进行对比,突出了松树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人也借松树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即人生应如松树般坚定、正直,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挫折,诗人通过描绘松树的坚韧和高洁,来表达自己不屈不挠、坚守信念的精神追求,诗人也借此诗来慰藉自己,鼓励自己在逆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