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沧海
唐·韦应物
东望望山山不见,海云黯黯水漫漫。
信此千龄尚虚云,几见海变丘陵迁。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向东远望,却看不见期望中的山峦,只见海面上云雾沉沉,海水无边无际,我深信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即便是千年的虚云也会消散,又怎能不看见沧海桑田、海变丘陵的变迁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望不见山、海云漫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自然变迁的深刻感慨。“信此千龄尚虚云,几见海变丘陵迁”两句,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自然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描绘苍茫的大海和变幻的云雾,营造出一种辽阔而深远的意境,诗人以“东望望山山不见”开篇,既点明了观察的方位,又暗示了内心的期待与失落。“海云黯黯水漫漫”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海天一色、云雾缭绕的朦胧景象,为下文的感慨铺垫了氛围。
“信此千龄尚虚云,几见海变丘陵迁”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千龄尚虚云”比喻时间的漫长与虚无,以“海变丘陵迁”形容自然变迁的剧烈与无常,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感慨,也隐含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辞官闲居期间,在仕途失意、人生困顿的背景下,诗人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感慨,表达了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迁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他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与心灵慰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