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湖
宋·姜夔
三年不作山中客,才踏船舷眼便明。
好是满湖风露看,一川云水做秋声。
作者及朝代
作者:姜夔(kuí)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调高旷,词风清空峭拔,多咏物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等传世,姜夔一生未仕,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性好洁,行清贫,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译文
多年没有作为山中隐士居住,刚刚踏上船舷,眼前的一切就变得明亮起来。
最好看的还是这满湖的风露景色,一川云水仿佛都在演奏着秋天的声音。
释义
三年不作山中客:指诗人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像隐士那样居住在山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才踏船舷眼便明:一旦踏上船舷,开始过湖之旅,眼前的景色立刻让诗人的眼睛一亮,感到无比清新。
好是满湖风露看:诗人觉得眼前的满湖风露景色十分美好。
一川云水做秋声:一川的云水仿佛都在演奏着秋天的声音,形容景色之美,令人心旷神怡。
赏析
这首诗是姜夔在过湖时所作,通过描绘湖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首句“三年不作山中客”点明了诗人长时间未居山中的事实,次句“才踏船舷眼便明”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湖上景色的清新明亮,后两句“好是满湖风露看,一川云水做秋声”更是将湖上的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充满了诗意和美感,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创作背景
姜夔一生未仕,转徙江湖,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善于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色,通过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这首诗就是在他过湖时,被湖上的美景所吸引,有感而发所作,诗中通过对湖上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漂泊之感,在南宋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姜夔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