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旧园
唐·刘禹锡
翠华一去掩方壶,
散作人间万点珠。
眼明见此复三叹,
京洛名园忆上腴。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译文
皇帝的銮驾一旦离去,便遮掩了那座方壶胜境,
它如同散落的珍珠,化作了人间的万点美景。
我眼前一亮,看到这番景象不禁再三叹息,
回想起京城洛阳那些著名的园林,真是肥沃而美丽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皇帝离去后园林的荒凉景象,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昔繁华岁月的怀念和对京洛名园的追忆,首句“翠华一去掩方壶”描绘了皇帝离去的情景,次句“散作人间万点珠”则形容园林景色虽散落于人间,但仍如珍珠般璀璨,后两句“眼明见此复三叹,京洛名园忆上腴”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京洛名园的深深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园林为题材,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首句“翠华一去掩方壶”中的“翠华”代指皇帝的仪仗,暗示了园林曾经的辉煌与尊贵;次句“散作人间万点珠”则通过比喻,将园林景色比作珍珠,既展现了其美丽,又暗示了其散落人间的命运,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通过“眼明见此复三叹”和“京洛名园忆上腴”等词句,表达了对京洛名园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贬谪期间,他游历了许多地方,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有了深刻的了解,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某地时,看到一处荒废的园林,触景生情,回想起京城洛阳那些著名的园林,从而有感而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禹锡对往昔繁华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