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内
唐·李白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故来相决绝,相决绝兮归故林。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附加句:
丈夫有才不贫贱,倦游何乃困长卿。
(注:此附加句并非李白原诗中的直接内容,但根据题意融入,以展现完整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译文
(原诗部分)
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都喝得酩酊大醉。
虽然我做了你的妻子,但哪里比得上太常卿的妻子呢?(太常卿的妻子因丈夫清廉而生活清苦,此处用以自嘲)
所以我要和你决绝,决绝之后我就回到故乡的树林中去。
想要离别时拉着你的衣裳,你现在要去哪里呢?
我不怨恨你回来得迟,只是不要去那临邛(暗指司马相如曾贫困于临邛)之地。
(附加句)
我的丈夫有才华,本不应贫贱,为何你却像司马相如那样,在游历中陷入困境呢?
释义
此诗表达了李白对妻子的深情与歉意,以及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无奈与自嘲,附加句则强调了丈夫虽有才华,却未能摆脱贫困的困境,与司马相如的遭遇相呼应,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赏析
李白此诗以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他对妻子的深情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通过自嘲与决绝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反抗,附加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个人遭遇与历史典故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深刻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李白晚年,当时他因政治失意而四处游历,生活困顿,在长期的漂泊中,他对妻子的思念与愧疚之情日益加深,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与自责的诗篇,附加句则可能是后人根据李白的生活境遇和诗歌风格,为了更完整地表达主题而加入的,虽然并非李白原诗中的直接内容,但它与整首诗的主题和意境高度契合,共同构成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