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菊径依依怀靖节,瓜田草草念东陵。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自然,风格独特,其书法和绘画也极具个性,尤其是他的“六分半书”和竹石画,更是名扬四海。
译文
菊花小径上依依惜别,怀念着靖节先生(陶渊明);瓜田里草木丛生,思念着东陵侯(秦末隐士召平),黄昏归来后饱餐一顿,不脱蓑衣便卧倒在月光下。
释义
首句“菊径依依怀靖节”中的“靖节”指的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他因爱菊而闻名,此句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怀念,次句“瓜田草草念东陵”中的“东陵”指的是秦末隐士召平,他在秦亡后种瓜于长安城东,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召平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精神的向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自己归隐田园后的生活状态,黄昏归来,饱餐一顿后,不脱蓑衣便卧倒在月光下,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田园生活为背景,通过怀念古代隐士陶渊明和召平,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菊径依依”和“瓜田草草”两个意象,既描绘了田园的自然风光,又寓含了诗人对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赞美,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诗人自己的归隐生活,进一步突出了诗人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和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
郑板桥生活在清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严重,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归隐田园,过上了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归隐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那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