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亦可凄凉慰,只恐赓篇别是篇。的解释

诗词原文

秋夜感怀

虽然亦可凄凉慰,只恐赓篇别是篇。的解释

唐·李商隐

月色寒林欲晓天,

秋声萧瑟动寒烟。

虽然亦可凄凉慰,

只恐赓篇别是篇。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在月色朦胧、寒林欲晓的清晨,秋声萧瑟,寒烟袅袅,虽然眼前的凄凉景象也能带来一丝慰藉,但只怕续写下去,这诗篇的情感和意境就会有所不同,变成另一番模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月下的凄凉景象,诗人通过月色、寒林、秋声和寒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首句“月色寒林欲晓天”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次句“秋声萧瑟动寒烟”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凉,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续写诗篇的担忧,担心新的篇章会改变原有的情感和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前两句通过月色、寒林、秋声和寒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为后两句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续写诗篇的担忧,这种担忧实际上是对自己情感变化的担忧,担心新的篇章会改变原有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失去原有的韵味和美感,这种担忧也反映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情感表达的敏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李商隐的仕途也颇为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内心的孤独和凄凉感油然而生,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情感表达的敏感细腻,在创作这首诗时,李商隐可能正面临着某种困境或挑战,他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寻求内心的慰藉和平衡。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