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之志成语的拼音是sì fāng zhī zhì,它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远大的志向。“四方”指天下、各处,“志”指志向,整个成语形容人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希望能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成就。
1、四方之志的拼音:
sì fāng zhī zhì
2、四方之志的释义:
指远大的志向,希望到四方各地去建功立业,形容人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不拘泥于一地一域。
3、四方之志的出处:
出自先秦时期左丘明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不亦宜乎?”意指你有远大的志向,听到你志向的人,不也应该觉得理所当然吗?
4、四方之志的例句:
他从小就立下四方之志,立志要游历天下,增长见识,为国家做出贡献。
5、四方之志的成语用法:
通常用作谓语、宾语,形容人的志向远大,不拘泥于眼前的小天地。“他胸怀四方之志,不愿在小地方埋没才华。”
6、四方之志的示例:
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都怀有四方之志,如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西行取经,他们都以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跨越千山万水,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7、四方之志的近义词:
志在四方、雄心壮志、鸿鹄之志等,都表示人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8、四方之志的反义词:
鼠目寸光、胸无大志、安于一隅等,表示人目光短浅,没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只满足于眼前的小利益或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