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水畔逢舟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水居三两似相识,苦问来船仍去舟。
落日孤城寒笛远,长天万里暮云收。
渔歌唱晚归帆影,雁字回时客思悠。
何处是归程路远,心随流水到天头。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居住在水边的人们,三三两两地仿佛与我相识,我苦苦地询问着到来的船只,又询问着离去的船只,夕阳映照下的孤城,远处传来寒凉的笛声,辽阔的天空中,傍晚的云彩渐渐散去,渔歌在傍晚时分响起,归帆的影子渐渐远去,大雁南飞时,我的思绪也随之悠长,哪里是归家的路途,如此遥远,我的心随着流水,一直飘向天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水边偶遇船只,与当地居民交流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落日、孤城、寒笛、长天、暮云、归帆、雁字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孤寂、思乡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水居三两似相识”开篇,既表现了诗人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亲切感,又暗示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苦问来船仍去舟”一句,通过询问船只的往来,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中间两联通过描绘落日孤城、长天暮云、渔歌唱晚、雁字回时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思乡的氛围,尾联“何处是归程路远,心随流水到天头”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将心绪寄托于流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期间,身处异乡,面对水边的景象,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水边景象的描绘和对归期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也反映了陆游在仕途不顺、身处异乡时的孤独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