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释绍嵩
徐行历历转深豅,人意何如鸟语同。
万木秋声催客棹,一川云影送归鸿。
山前日暮斜阳尽,水畔花深绿映红。
此景此情何处是,心随明月到江东。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译文
缓缓行走,脚步清晰可闻,逐渐深入幽深的山谷,人的心情怎能与鸟儿的叫声相同呢?万木在秋风中摇曳,催促着行人的船桨;一片云彩的影子伴随着归雁,缓缓飘动,山前日暮时分,夕阳已尽,水边花儿盛开,绿叶映衬着红花,这样的景色,这样的心情,究竟何处才是归宿?心随着明月一同飘向江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见所感,首联“徐行历历转深豅,人意何如鸟语同”表达了诗人漫步山谷,心情与鸟鸣相呼应的意境,颔联“万木秋声催客棹,一川云影送归鸿”通过秋声和云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物的动态美,颈联“山前日暮斜阳尽,水畔花深绿映红”则描绘了日暮时分的山水景色,色彩鲜明,富有诗意,尾联“此景此情何处是,心随明月到江东”则表达了诗人对归宿的追寻和对未来的憧憬。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音乐感,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使得诗歌的情感真挚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游历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经常游历于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生的哲理,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也可能在诗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的标题和首联与问题中的关键词相符,但整首诗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在解析时,我们结合了整首诗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