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筠之节成语的释义为:松树和竹子经冬不凋,常用来比喻人的节操坚贞,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能保持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意志,不改初心,不屈不挠,是一种赞美人物品格高洁的常用表达方式。
1、松筠之节的拼音:
sōng yún zhī jié
2、松筠之节的释义:
松筠之节比喻人的品德高尚,意志坚定,有如松树和竹子那样四季常青,不畏严寒,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节操,松和筠(竹)都是常年青翠的植物,象征着坚韧和持久。
3、松筠之节的出处:
该成语出自《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后世逐渐演化为“松筠之节”这一成语。
4、松筠之节的例句:
他一生为官清廉,坚守松筠之节,深受百姓爱戴。
5、松筠之节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意志坚定,可以说某人具有“松筠之节”,或者“他以松筠之节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6、松筠之节的示例:
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都展现了松筠之节,如文天祥在元朝统治下宁死不屈,坚守自己的气节和信仰。
7、松筠之节的近义词:
高风亮节、坚贞不屈、坚定不移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意志坚定,与“松筠之节”有相似的含义。
8、松筠之节的反义词:
随波逐流、见风使舵、朝秦暮楚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人缺乏坚定的立场和原则,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与“松筠之节”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