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友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病馀殊觉不能支,剩欲寄书兼寄诗。
独坐空斋心似醉,满庭风雨夜来时。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自幼聪颖好学,但家境贫寒,一生未得显达,他的诗作情感真挚,风格独特,多抒发个人遭遇与人生感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黄景仁的生平坎坷,早逝于贫病交加之中,但其文学成就却为后世所铭记。
译文
病后身体极度虚弱,几乎难以支撑,心中却仍想寄书给远方的朋友,并附上自己写的诗,独自坐在空旷的书斋里,心情如同醉酒一般迷离,满庭的风雨在夜晚悄然降临。
释义
病馀殊觉不能支:病愈之后,身体依然虚弱,感觉难以支撑。
剩欲寄书兼寄诗:心中充满了想要给远方的朋友写信并附上诗作的愿望。
独坐空斋心似醉:独自坐在空旷的书斋中,心情如同醉酒般迷离。
满庭风雨夜来时:夜晚,风雨交加,吹打着庭院。
赏析
这首诗是黄景仁病中思友之情的真实写照,首句“病馀殊觉不能支”直接点出诗人病后的虚弱状态,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剩欲寄书兼寄诗”则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病中,但仍不忘与友人交流情感,寄书寄诗,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后两句“独坐空斋心似醉,满庭风雨夜来时”通过描绘诗人独坐书斋、风雨交加的夜晚,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使全诗情感更加深沉。
黄景仁的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病中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风雨意象也寓意着诗人生活中的坎坷与磨难,使全诗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景仁病中之时,黄景仁一生坎坷,家境贫寒,虽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与重用,在病中,他深感孤独与无助,对远方的友人充满了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黄景仁个人的遭遇与情感,也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