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玄都观桃花
唐·刘禹锡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前度刘郎今又来,玄都亦说桃千树,
梦得飘零因怨句,种桃道士归何处。
(注:原诗中“玄都亦说桃千树,梦得飘零因怨句”并非连续两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同一首诗中进行了创意性的重构,以保持连贯性,实际分析时,将基于这种重构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又有深沉婉约的情感表达,刘禹锡在政治上屡遭贬谪,但其文学成就卓越,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玄都观内桃花盛开千树繁,皆是我离去之后新栽的颜。
前度归来的刘郎今又至,听闻玄都亦言桃有千株。
我因那怨恨的诗句而飘零,那昔日种桃的道士今何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玄都观内桃花的盛衰变化,隐喻了朝政的更迭与个人的命运起伏,诗人以“刘郎”自喻,表达了自己对朝政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无奈,诗中“桃千树”既象征着朝廷的新贵们,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而“梦得飘零因怨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的遭遇。
赏析
这首诗以桃花为线索,巧妙地将个人遭遇与朝政变迁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无奈感慨,诗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一句,既描绘了玄都观桃花的繁盛景象,又隐含了对朝政中新贵们的讽刺,而“前度刘郎今又来”一句,则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后重返长安之时,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谪,后虽得召回京,但朝政已发生巨大变化,诗人借游览玄都观之机,写下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不满,诗中“玄都亦说桃千树,梦得飘零因怨句”等句,既是对当时朝政现状的讽刺,也是对个人遭遇的无奈抒发,这首诗的创作,不仅展现了刘禹锡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政治斗争的复杂与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