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姑苏台
唐·许浑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祇今图画遍四海,
楼台树木空苍然。
作者及朝代
作者:许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许浑,字用晦,唐代著名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咸阳城东楼》等。
译文
姑苏台上的乌鸦刚刚栖息之时,吴王宫里西施正醉人眼,吴歌楚舞还未唱罢欢乐未尽,西边的山峰已经衔住了半边落日,银箭金壶中漏水越来越多,起身看秋月已经落入江波,东方渐渐发白,天就要亮了,吴王如何奈何得了这欢乐的时光呢?如今姑苏台的图画在四海之内随处可见,但那楼台树木早已是空寂苍凉一片。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姑苏台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前两句写吴王与西施的醉生梦死,中间四句写时间的流逝与夜色的变化,后两句则直接抒发感慨,指出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只留下图画中的记忆和现实中的苍凉。
赏析
这首诗以姑苏台为背景,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深刻揭示了历史兴衰的规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吴王与西施的醉生梦死,以及时间的无情流逝,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历史沧桑感,诗人也通过“祇今图画遍四海,楼台树木空苍然”两句,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和对现实苍凉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许浑在游览姑苏台时所作,姑苏台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宫殿,曾是当时繁华的象征,随着吴国的灭亡和时间的流逝,姑苏台也逐渐沦为废墟,许浑在游览此地时,触景生情,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姑苏台》诗,通过这首诗,许浑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认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