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问我若为成间阔,路经墟落苦嫌赊”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原诗中并没有直接连续出现这两句,可能是对原诗句的一种化用或记忆上的融合,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进行创作性重构,并附上相应的解析。
诗词原文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问我若为成间阔。
野渡无人舟自横,路经墟落苦嫌赊。
(注:此诗为基于原《滁州西涧》的创意性重构,原诗后两句为“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任太子侍读,后历任洛阳丞、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性格闲淡,好读书,工五言诗,风格冲淡闲远,多写山水田园,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王孟韦柳”。
译文
我唯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树荫深处传来黄鹂的啼鸣,傍晚时分,春潮带着雨水急促地涌来,仿佛在问我是否因长久离别而感到生疏,荒野渡口无人,只有小船独自横卧在水面上,我路过村落时,却苦恼于路途的遥远。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滁州西涧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问我若为成间阔”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春潮带雨的自然现象赋予了情感色彩,仿佛自然也在询问诗人的心境,而“路经墟落苦嫌赊”则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旅途的疲惫与无奈。
赏析
此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涧边幽草、深树黄鹂、春潮带雨、野渡无人等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富。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期间,曾多次游历滁州西涧,对这里的自然风光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此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滁州西涧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诗人也借自然之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人生旅途的疲惫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