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腾要路终无那,咫尺春风且细寻。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春日寻芳

飞腾要路终无那,咫尺春风且细寻。上一句是什么?

宋·陈与义

飞腾要路终无那,咫尺春风且细寻。

柳外花前初日影,燕回莺语似人心。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净,诗体简炼,多写个人生活情趣及闲情逸致;南渡之后,因国破家亡,流离失所,诗风变得悲壮苍凉,感慨国事的诗篇增多,诗体趋向多样化,尤其擅长五言律诗,有《简斋集》传世。

译文

在追求飞黄腾达的要道上终究难以如愿,不如在这近在咫尺的春风中细细寻觅美好,柳树外,花朵前,初升的太阳洒下光影,燕子归来,黄莺啼叫,它们的声音似乎都懂得人的心意。

释义

首句“飞腾要路终无那”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飞黄腾达的无奈与放弃,暗示了现实的不易与个人的无力感,次句“咫尺春风且细寻”则转而寻求生活中的美好,强调在平凡中寻找乐趣,享受春风拂面的惬意,后两句通过描绘春日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柳绿花红,日影初照,燕回莺语,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寻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前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从仕途追求到生活享受的心理转变,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后两句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诗人深感仕途无望,转而寻求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美好,春日寻芳,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