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悟濠鱼真得计,未嫌吨曲谢知音。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濠上观鱼

已悟濠鱼真得计,未嫌吨曲谢知音。全诗是什么?

朝代:明代

作者:李东阳

碧水悠悠映柳青,

濠梁之上独闲行。

已悟濠鱼真得计,

未嫌吨曲谢知音。

作者简介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他生于北京,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1495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参与机务,李东阳在文学上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明代“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翼诒谋录》等。

译文

清澈的河水悠悠地流淌,映照着岸边青翠的柳树,我独自在濠梁之上悠闲地漫步,已经领悟到濠水中的鱼儿真是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好方法,也不嫌弃那粗犷的曲调,以此向知音表达谢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濠梁之上观赏鱼儿的情景,通过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领悟,诗人也借“吨曲”(此处可能指粗犷或不拘小节的曲调)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不计较知音是否高雅的豁达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濠梁之上的自然美景和鱼儿的自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和领悟,诗中“已悟濠鱼真得计”一句,借用了《庄子·秋水》中“濠梁之辩”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而“未嫌吨曲谢知音”一句,则展现了诗人不慕名利、不计较知音是否高雅的豁达情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东阳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得意,但内心却对官场的尔虞我诈感到厌倦,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在濠梁之上观赏鱼儿时,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鱼儿的自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和领悟,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知音的豁达态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