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佳句知多少,傥有书来幸不忘。的解释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是中佳句知多少,傥有书来幸不忘”,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答李镛(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是中佳句知多少,傥有书来幸不忘。的解释

《答李镛(其二)》

清·袁枚

故人别后梦频惊,月照书窗冷似冰。

几度欲寻高士传,一樽先醉故人亭。

是中佳句知多少,傥有书来幸不忘。

他日相思隔烟水,秋风回首泪沾膺。

作者简介

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译文

自从与老朋友分别后,我常常在梦中惊醒,月光照在书窗上,冷得像冰一样,我多次想要寻找关于高士的传记来读,却先在一樽酒中醉倒在故人亭里,这里面的佳句到底有多少呢?如果你写信来,希望你不要忘记我,将来我们如果相隔千山万水,秋风中回首往事,我一定会泪水沾湿衣襟。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思念和离别后的孤寂之感,通过描绘梦境中的惊醒、书窗的寒冷、对高士传的寻觅以及酒醉故人亭等场景,诗人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离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是中佳句知多少,傥有书来幸不忘”两句,既表达了对故人书信的珍视和期待,又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梦境中的惊醒到现实中的孤寂,再到对未来的期盼和忧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链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枚在离别故人后所写的一首答诗,袁枚一生交友广泛,与许多文人墨客都有深厚的友谊,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得不分别,在离别后,袁枚常常思念故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对故人的思念和怀念,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留恋,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苦的深刻感悟。

就是对袁枚《答李镛(其二)》这首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的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