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雀萧萧冻不喧,背人缘底过颓垣。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寒雀

寒雀萧萧冻不喧,背人缘底过颓垣。下一句是什么?

宋·苏轼

寒雀萧萧冻不喧,背人缘底过颓垣。

低飞暖翅唯求日,高迥寒枝不似烟。

一点墨云吹便散,半规斜日雨初乾。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前。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译文

寒雀在冷风中萧萧作响,冻得不再喧闹,它们背对行人,从破败的墙垣边飞过,它们低飞着,用温暖的翅膀寻找阳光,而高高的寒枝则不像烟雾那样朦胧,一点墨云被风吹散,半轮斜日从雨后初晴的天空中露出,黄昏后,寒雀归来吃饱饭,不脱蓑衣就卧在月光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寒雀在冬日里的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寒雀在寒冷环境中的生存智慧和对阳光的渴望,诗中“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寒雀在冷风中的状态;“颓垣”指破败的墙垣,暗示了环境的荒凉和破败。

赏析

这首诗以寒雀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寒雀在冬日里的生活状态,首句“寒雀萧萧冻不喧”直接点题,写出了寒雀在冷风中的萧瑟和寂静,次句“背人缘底过颓垣”则通过寒雀的行动,暗示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和生存的智慧,接下来两句“低飞暖翅唯求日,高迥寒枝不似烟”则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寒雀对阳光的渴望和对高寒枝头的畏惧,最后两句“一点墨云吹便散,半规斜日雨初乾,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前”则通过描绘寒雀归来后的生活场景,进一步展现了它们的安逸和自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贬谪期间所作,当时,他身处逆境,生活困苦,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在这首诗中,他以寒雀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寒雀在冬日里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自由和安宁生活的向往,在逆境中,他依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这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