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棘榛叹
唐·韦庄
嗟我失脚堕棘榛,寸步有若千里行。
荆棘满途行欲尽,始闻人声达帝京。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动乱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前蜀政权,曾任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多姿,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唉,我失足陷入了荆棘丛生的困境之中,每一步行走都仿佛跨越了千里之遥般艰难,在这满是荆棘的路上艰难前行,几乎要走到尽头时,才终于听到了来自京城的人声,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释义
嗟我失脚堕棘榛:感叹自己不慎失足,落入了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中,棘榛,指荆棘丛生之地,象征艰难与困境。
寸步有若千里行:形容行走极为艰难,每一步都如同走了千里之遥,夸张地表达了困境中的艰难与无助。
荆棘满途行欲尽:在满是荆棘的路上艰难前行,几乎要走到尽头。
始闻人声达帝京:终于听到了来自京城的人声,象征着希望与解脱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以“棘榛”为喻,生动描绘了诗人身处困境、步履维艰的艰难处境,首句“嗟我失脚堕棘榛”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叹息,次句“寸步有若千里行”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强化了困境的艰难与漫长,后两句“荆棘满途行欲尽,始闻人声达帝京”则笔锋一转,以“人声”为线索,暗示了希望的到来,使全诗在困境中透出了一丝光明。
韦庄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个人身处困境的艰难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也蕴含着对希望与解脱的渴望与追求,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韦庄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生活经历了巨大的变故,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艰难与无助,以及对希望与解脱的渴望与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