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叹谗人未投畀,只须浊酒到无何。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杂诗

莫叹谗人未投畀,只须浊酒到无何。的意思及出处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莫叹谗人未投畀,只须浊酒到无何。

百年心事归平淡,千古声名付蹉跎。

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且喜酒杯多。

眼前荣辱何须问,冷看人间似梦过。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曾赴日留学,后历任驻日、英、美等国使馆参赞、总领事等职,亲身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黄遵宪的诗作风格独特,主张“我手写我口”,强调诗歌应反映时代变迁和个人情感,是晚清诗坛的重要人物。

译文

不要叹息那些谗言诽谤者尚未被驱逐,只需一杯浊酒便可忘却烦恼。

百年的心事最终归于平淡,千古的声名也不过是虚度光阴。

年老之后渐渐明白世态炎凉,忧愁之时反而庆幸酒杯常满。

眼前的荣辱得失何必计较,冷眼旁观人间世事如同梦境一般。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首句“莫叹谗人未投畀”表达了诗人对谗言诽谤者的宽容与释怀,认为不必过于在意他们的存在;次句“只须浊酒到无何”则展现了诗人以酒解忧、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后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人生平淡、声名虚妄的深刻认识,以及面对世态炎凉时的从容与淡然。

赏析

这首诗是黄遵宪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历经沧桑后的豁达心境,诗中通过对比“谗人未投畀”与“浊酒到无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烦恼的淡然态度;通过“百年心事归平淡”与“千古声名付蹉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生智慧。

创作背景

黄遵宪在晚清时期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和人生变故,包括甲午战争的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等,这些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炎凉,在晚年时期,他逐渐形成了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便是他这种心态的写照,通过这首诗,黄遵宪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淡然态度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